大约在半年前,刘先生发现自己小便的颜色有些发红。刚开始时,他并没在意,以为自己水喝少了,就有意识地多喝水。
但喝再多的水,也未能“冲淡”小便的红色。直到不久前的一天,刘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解出来的小便竟都是殷红的血。“马桶四周溅得都是血滴……”惊恐医院检查。
“大约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根据刘先生讲述的情况,医生立刻为其做了膀胱镜检查。但因病情发现太迟,刘先生的膀胱前壁、右侧壁很大一片全是浸润性肿瘤,只能全部切除。
通常大多数血尿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关。多数血尿患者伴随有其他症状,例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泌尿系结石导致的血尿常伴有腰部剧烈绞痛等。
但有少数病人偶然出现肉眼血尿,但又没有任何疼痛或其他不适,临床上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无痛血尿是膀胱癌最典型的先兆表现。”医生提醒到,40岁以上人群,如果突然出现无痛血尿,或在数星期内间歇性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有可能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其实尿液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的尿液有一定的标准,一旦小便的频次、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发生了变化,则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我们应及时注意。
正常成人的尿量一般在毫升左右,大概是3瓶矿泉水的量。通常,白天的尿量比晚上的多。每天排尿量多于毫升为多尿,少于毫升则为少尿,而低于毫升被认为是无尿。出现这些问题,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肾脏或者其他器官系统出了问题。
另外,尿量也与气候、饮水量和食物有关。最近,天气渐渐炎热,出汗多,尿量就会减少。一定记得要适当多补充水分。
小便的量与次数,一方面反映了你的喝水量,另一方面反映了肾脏功能。像尿路感染、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甚至还有精神因素,都会引起小便次数的改变。
健康的尿液颜色理论上说应该是淡黄、透亮的,没有沉淀、浑浊的现象。但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比如饮水量、体温的变化以及食物、药物的作用等。
当喝水较多的时候,尿液颜色很可能会偏无色;喝水少、出汗多、晨起的时候,尿液就可能会呈现出深黄色,这些情况其实都是正常的。但尿液出现以下颜色时,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红色
在吃某些食物后可能会导致红色尿比如红肉火龙果、甜菜根等,排出食物因素外的红色尿则说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红细胞。如果出现剧烈的腰痛,同时伴有血尿,多半是结石引起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如果只是血尿却没有任何痛苦则要更小心,需要排除泌尿系肿瘤等疾患。
橘黄色
服用黄连素、维生素B2等药物,摄入胡萝卜等食物都会引起尿液过黄,如果没有吃此类药或食物,尿液依然偏橙色,且持续半个月以上,可能提示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胆道堵塞等。
绿色
呈现绿色尿液应慎防尿道感染、或胆汁排出等功能障碍,吃绿色食物如芦笋或黑甘草都可能是排出绿色尿液的原因。
棕褐色
尿液如同酱油一样的棕褐色,是尿中红血球被大量破坏所致,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等。剧烈的运动后,尿液也可能呈酱油色。另外,因饮食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所致的尿道炎症,尿液也会呈棕褐色。
白色
当尿液像牛奶一样,还混有乳白色凝块时,大多是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所致。此时须适当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来帮助尿液恢复正常。如果无法自行恢复正常,可能是淋巴管阻塞或破裂所致,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当尿液像淘米水的乳白色且有絮状物漂浮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症状,可能是肾结核、肾积脓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可能是前列腺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导致。
当尿液常常在排尿后期呈石灰水样的乳白色,称为“结晶尿”。它不一定是疾病,可能是尿量不够所致,建议此时应增加自己每天饮水量以观察是否能够改善。
蓝色
这种颜色的尿,通常与服药有关,非疾病所致。比如服用利尿剂氨苯喋啶、美兰、靛卡红、大量水杨酸,或者注射亚甲兰针剂等,都会出现蓝色尿,药性过后会恢复正常。
泡沫尿
尿液起泡很正常,可能是排尿时的冲力导致。尿越浓越容易起泡,而站着排尿的男性又比女性的尿液容易起泡。但要注意了,如果泡泡持久不散,就有可能是肾脏出问题,应赶快就医。
尿液隐藏着我们健康的秘密,当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时,一定要重视起来,医院检查哦。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哦↓↓↓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