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尿瘘诊断
尿瘘鉴别
尿瘘饮食
尿瘘预后
尿瘘检查
尿瘘病因

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尿频尿急尿

艾灸取穴:肾俞、膀胱俞、次髎、中极

艾饼选择:建议水行艾饼

症状分析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由细菌(极少数是由真菌、原虫、病毒)直接侵袭尿路所引起。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尿路感染常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感染症状严重时,亦可见发热、周身乏力、汗出、寒战等。本病好发于女性。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与开合。淋证日久不愈,热伤阴,湿伤阳,易致肾虚,肾虚日久,湿热秽浊邪毒容易侵入膀胱,引起淋证的反复发作。

艾灸取穴方案

1.肾俞

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2.膀胱俞

外散膀胱腑之热

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3.次髎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4.中极

募集膀胱经水湿

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辨证加灸

症状一:

*热淋型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滑。

加灸:曲池、内庭

曲池

清热去火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连接中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外侧的凹陷处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的尽头处。

内庭

清胃热,化积滞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症状二:

*膏淋型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乳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加灸:阴陵泉、丰隆

阴陵泉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丰隆

化痰湿,清神志

丰隆穴位于脚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宽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症状三:

*石淋型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

加灸:公孙

公孙

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症状四:

*血淋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苔黄,脉数滑。

加灸:血海、膈俞

血海穴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

膈俞

养血和营、理气止痛

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

症状五:

*劳淋型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加灸:脾俞、胃俞

脾俞、胃俞

调理肝、脾

外散胃腑之热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1.尿路感染,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很重要。本病多有一定的诱因,故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尿路结石,肾或输尿管有无畸形等情况。

2.患病期间应合理安排性生活,注意节制房事。

3.食疗方:冬瓜红小豆粥。冬瓜克、红小豆15克、薏米15克,加适量水熬粥,不加盐或低盐,食瓜喝汤。

施灸顺序

据《千金方》记载,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左后右”指先灸身体左侧穴位,后灸身体右侧穴位;“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爱自己从艾灸开始

艾你艾我艾健康!

艾益生科技艾灸面向全国诚招微商和加盟商

联系

招商(总经理刘先生)

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白殿疯是遗传病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ouass.com/nlzz/178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