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简而言之就是尿道口没有长到该长的位置(龟头正中),而是“随机”长到了别的位置,比如冠状沟、阴茎体、阴囊甚至会阴部位。
尿道下裂是种常见的泌尿系畸形,发病率约为1/,一般有三种表征:
1.尿道开口异常;
2.阴茎弯曲,严重者呈鹰嘴状下勾;
3.包皮在阴茎背侧呈“帽状”堆积,腹侧包皮缺失。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尿道下裂有近10种分型,其中,龟头型、冠状沟型和冠状沟下型约占70%。通常来说,尿道口的开口位置越靠下,情况就越严重,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比如,若开口在阴囊、会阴部,那么这个小男孩儿仅且只能蹲着尿尿。
因此,家有尿道下裂患儿,家长会更担心、焦虑。
01
从患儿家属的亲述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几个关键词——心理影响、生育影响、尽快施术。
确实,孩子不懂事儿倒也无妨,但懂事儿后,就会发现自己的JJ和别人不一样,担心被别人笑话,不敢上厕所、不想与人交流,甚至抑郁。因此,医生也将尿道下裂的最佳手术年龄定位为1岁~学龄前。
另一方面,家长担心的生育影响也不无道理。广西小儿外科第一人、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杨体泉解释,尿道下裂的原因是由于患儿在胚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尿道停止发育所致,这也是为什么阴茎会弯曲的原因。重型尿道下裂患儿成年后,与异性有亲密关系时,会有疼痛、勃起障碍,影响性生活。
除上述原因外,家长的焦虑还来自于求医过程。正如上面视频中患儿父亲所言:医院不敢收、不敢做,或者告知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加大了家长的担忧和顾虑。此外,经四方打听,一些患儿修复术后漏尿的案例,更是让家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对啊!“这可是关键部位,修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自身,还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
02
此类手术实情如何?成败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杨体泉解释,正是因为尿道下裂分类的多样性,决定了手术的复杂性。首先,该病可医、可治;其次,手术难不难,因人而异,换而言之,施术者技术高低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手术对施术者的技术要求有多高?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展示。(前方高能预警:图片或许会引起您的不适,请慎重下拉!
这是一个尿道口开在阴囊根部的患儿,阴茎下弯严重,重度畸形,属于阴囊型尿道下裂。
技术难度☆☆☆☆☆
“尿道下裂修复术,要修几次,与阴茎的发育有很大关系,因为重建尿道的‘材料’来自于阴茎皮肤。”杨体泉说。术中评估阴茎伸直后长度,如尿道缺损大于4公分,则建议分期手术。这是因为,包皮内板的皮肤长度大约也就4公分,如选择一次成型,意味着“强拉硬扯”,将造成因皮肤张力过大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崩裂、漏尿等后果。另外一方面,即使手术成功,未来也会出现阴茎下曲,导致勃起等功能障碍。
这也就是为什么评判尿道下裂修复术是否成功的标准是阴茎直、尿道口在龟头正中的原因了。“阴茎弯度大于15°,说明这个手术是不满意的,意味着未来患者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矫正。”杨体泉补充。
那成功的手术应该是怎样的?形如上图,“阴茎伸直、开口在龟头正中,外观像包皮切除一样,术后无尿漏、无狭窄。”杨体泉说。
此例手术,杨体泉一次成型,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请注意,尿道下裂是四级手术,而你所认为的“就像包皮环切术一样简单”的手术,只是一级手术。
03
看着都疼,对吗?
这是一例外院尿道下裂矫正失败的手术。术后患儿阴茎上出现4个漏口,小便时,如开了花洒一般。
技术难度☆☆☆☆
这例手术的难度同样在于皮肤缺损。
第一次手术失败后,患儿阴茎有大面积瘢痕,且有多个漏口。“这类手术要特别谨慎,如果二次失败,皮肤的缺损面积会越来越大,修补难度也越来越大。”杨体泉说。
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惑,口腔粘膜不是也可以用吗?为什么一定要用包皮组织重建尿道?“通俗点讲,带着血管蒂的组织是活的,不带血管蒂的组织是死的。”杨体泉解释,如使用口腔粘膜做代替材料,有可能因无血管蒂的组织挛缩造成阴茎弯曲。
将皮桥剪开,三口合一,变成一个大漏口。重新卷管,尿道成型。此例手术也出自杨体泉之手,手术时长不到2小时。
患儿术后无感染,两周后拔管无尿漏,手术成功。
业内都说“修枪”是个精细活,此话何解?
首先,将薄薄的包皮分内板和外板,且无血管损伤就是一项高难度的操作。不仅要求术者对解剖学了然于胸,手上功夫也很讲究,一刀、一剪均要恰到好处。否则,若血管损伤,两层皮瓣将会发黑、坏死。
其次,没有一种通用方法可以修复所有类型的尿道下裂,想要做好必须掌握多种方法和技术,要求医生灵活善变。因此,“培养一个成熟的尿道下裂修复术外科医生的周期很长,10年以上不见得成。”杨体泉表示。
最近,杨体泉很忙,每天的手术量保持在10台左右,患者来自全区各地,也不乏区外千里求医的家长,组队就医的也不鲜见。当然,这些慕名而来、喜极而泣、感激、称赞,都不是暮拾朝花,而是用杨体泉40年的临床经验、科室周到温馨的服务与人文素养赢得的。
尿道下裂孕检查不出,但在新生儿体检时,可以明确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轻微的尿道下裂,表面不易察觉,只有将包皮上翻后才有可能被发现。
不过,由于其可医可治,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找到小儿外专科医生即可解决。
THE
END
审核:大壮壮
图文:小壮壮
后期:鱼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