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指连心”,手指疼痛正是在对我们发出身体疾病警告,更暗藏着脏腑疾病。
手指按摩养生法,针对感冒、心脏病、颈椎病很有效,真人示范,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五指按摩防疾病手指按摩是讲1究方法的,做正确了,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顺序:按摩时男性先左手,后右手。女性则相反。
时间: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压左手拇指的两侧,感觉疼时再坚持10秒钟。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上下夹住左手的拇指,用力按压,坚持3秒钟。
力度:用力要先轻后重,逐渐增加力量,到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为止。
13秒按摩拇指,针对心脏病
可缓解心脏疾病,过敏性皮炎,脱发,喉咙痛。
13秒按摩食指,针对胃炎
可缓解便秘,食欲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13秒按摩中指,针对肝病
可缓解肝脏疾患,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
13秒按摩无名指,针对感冒
可缓解感冒,咽喉疼痛,头痛,尿频,汗多,宫寒。
13秒按摩小指,针对颈椎
可缓解颈椎、腰椎痛,月经不调,视疲劳,失眠。
温馨提示:在揉捏中,即便是稍微疼痛,也和那个手指的穴位有关联,表示所属的某部位不正常了,此时,需要把那疼痛的手指仔细的揉搓,以促使疾患尽速好转。
手指痛,其实是脏腑有问题!拇指痛,肺有问题
拇指上有少商经穴,与肺息息相关。压这个部位深感疼痛者,说明肺部有问题。
食指痛,大肠有问题
食指上有商阳穴,与大肠相关。压这个部位手指深感疼痛者,说明大肠有问题。
中指痛,心脏有问题
中指上有中冲穴,位于包围心脏的心包经上,这里感到疼痛,说明心脏有问题。
无名指痛,感冒问题
无名指上有关冲穴,这里感到疼痛,说明是喉痛或头疼问题。感冒发热时揉此部位即可。
小指痛,心脏问题
小指尖有少冲穴和少泽穴,这里感到疼痛,说明是心脏或小肠有问题。所以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使心脏病缓和下来。
温馨提示:中老年朋友平时要养成揉揉手、捏捏脚的习惯,久而久之,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更为健康。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已超过30%,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刻不容缓。由3位中医专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多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慢病穴位操,它集降压、降糖、健身、养生于一体,适合于各年龄段的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锻炼。
穴位健康操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
1.对击十宣穴
第1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2.十指交叉相对
第2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
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1]处,左右共8个穴位。
主治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
第3个动作刺激合谷穴,借此不仅能调节血糖,对缓解牙痛、晕车也有明显疗效。这个动作同时还可以刺激二间、三间、阳溪等大肠经穴位。
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4.对击大鱼际5.对击小鱼际
第4、5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鱼际、太渊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对击大鱼际
2、对击小鱼际
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
小鱼际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6.敲打后溪穴(换手)
第6个动作刺激的是后溪、前谷、腕骨等小肠经穴位,对于改善下焦、缓解消渴症状、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疗效。
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
7.对拍手背(换手)
第7个动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缺血。
中渚穴位于人体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8.拍击尺泽穴(换臂)
第8个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有降压、止咳等效果。
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9.敲打云门穴(换肩)
第9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针对肺系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
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换肩)
第10个动作刺激的是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1.叩击风池穴
第11个动作刺激的是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经常拍打这个穴位,能平肝熄风,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12.叩击百会穴
第12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3.腹部穴位拍击
第13个动作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4.拍击肾俞穴
第14个动作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强肾固本。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5.擦胆经
第15个动作刺激的是头维、颔厌、率谷、悬颅、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起于眼外角(瞳子),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6.内劳拍少海
第16个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起到强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主治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17.脚跟踢然谷
第17个动作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治疗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等病症。
18.拍委中穴
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9、拍腿部胆经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