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山东省省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收治了一名1岁的男性患儿欢欢(化名)。该患儿出生后即出现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口开口于阴茎腹侧,伴有阴茎下弯,1年来症状未改善。家长十分担心患儿今后的发育情况,慕名找到小儿外科主任王合锋。
王合锋主任对患儿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发现患儿阴茎小、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腹侧前部。考虑到家属强烈治疗的愿望,且患儿已具备手术条件,无明显手术禁忌,积极与家属沟通后,王合锋主任带领团队为患儿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并及时安排了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儿阴茎外观大大改观,术后患儿恢复较好,近日已康复出院。
什么是尿道下裂呢?有哪些特征?
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0.4‰~8.2‰,主要表现为尿道口开口异位,阴茎下弯和包皮分布异常,这是由于胚胎时期生殖结节腹侧尿生殖沟闭合障碍引起的。
尿道下裂的孩子,因为尿道口位置不对,尿尿时容易尿到裤子上,需要像小女孩那样蹲着尿尿,可能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其实胎儿时期,有些产前彩超就可以检查出尿道下裂的部分表现,如:①阴茎末端变钝;②阴茎向腹侧弯曲;③阴茎短小;④中孕期发现阴茎背侧包皮增厚呈“头巾”样,与眼镜蛇眼睛相似;⑤动态观察,可见异常尿道口处排尿,尿流不呈直线而成扇形。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可精确形象直观显示阴茎与阴囊的关系,对产前诊断胎儿尿道下裂有很大的帮助。
畸形有四个特点:
(1)尿道开口异常;
(2)阴茎向腹侧弯曲畸形;
(3)阴茎背侧包皮正常或呈帽状堆积而腹侧包皮缺乏;
(4)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从阴茎系带部延伸到异常尿道开口,形成一条粗的纤维带。
尿道下裂的分型:根据尿道开口异常分为四型:
(1)阴茎头型;(2)阴茎型;(3)阴囊型;(4)会阴型。
后两者又称为近端尿道下裂(复杂性尿道下裂)。
治疗方法及治疗目的:
目前,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重新建立阴茎和尿道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生理功能。
治疗时机的选择: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手术时机为患儿年龄6~12个月,有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早期手术可以带来更小的心理方面的影响;国内有学者认为手术宜在3岁左右进行,3岁前阴茎较小,不便于手术操作。大多数医师倾向于在学龄前完成手术。
术后管理:
术后管理对于尿道下裂手术的成功也极为重要。主要包括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尿液引流的管理、术后护理以及术后疼痛、阴茎勃起等处理。研究表明,术后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也可能减少尿瘘或者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敷料可以减轻阴茎水肿、减少出血、保护切口,但不能防止皮肤坏死和尿瘘的发生。对于疼痛,可以给予止痛药;以及口服雌激素预防阴茎勃起。
关于并发症:
并发症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手术因素和非手术因素,最主要受尿道下裂严重程度、手术方式选择、手术者技巧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50%。早期并发症包括血肿、出血、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皮瓣坏死、尿路感染;晚期并发症包括尿瘘、尿道狭窄、阴茎下弯矫正不全或复发,尿道憩室、痛性勃起等。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操作仔细,保护血供,转移皮瓣血供良好,保护好尿道板以及无张力尿道重建。
最后,温馨提示,尿道下裂建议早发现、早治疗,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确保手术成功率。同时,术后护理也应得到足够重视,否则手术效果将大打折扣。
了解更多资讯,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