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手术是其仅有的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手术治疗标准是:(1)阴茎下屈完全矫正,成年后能正常的进行性生活;(2)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与正常人一样站立排尿;(3)改善阴茎外观,使之尽可能正常。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尿道下裂手术时机、手术者、重型尿道下裂、术后管理、并发症及治疗5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手术时机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手术时机为6—12个月。Ziada等研究显示,小年龄患儿组(6个月至2岁)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大年龄组,说明早期手术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Jones等认为,早期手术可以带来更小的性心理方面的影响,根据小孩对手术的记忆和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他们建议必须在5岁前完成手术。
Manzoni等宣称,首次修复的最佳年龄为6—12个月,如果此时无法完成,还有3—4岁这个时间段供选择,此时小孩已经可以沟通和配合手术。
另外有学者主张早期3—18个月手术,认为3月龄患儿阴茎已足够进行手术,麻醉风险并不比大年龄组高,且对小儿心理影响较小。
手术者
手术医生的经验丰富与否和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密切相关,理想的条件是每年至少完成40—50例尿道下裂手术。
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在尿道下裂治疗过程中存在“学习曲线”,研究发现,同一名医师的手术效果在5年中每年的尿瘘发生率都有显著降低。有文献称,在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医师手中,远端尿道下裂并发症小于5%,中部为5%—10%,近端小于15%。
重型尿道下裂
关于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采用一期或分期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Springer等的调查显示,对于近端尿道下裂,分期手术仍然最为常见。
Lam等通过对二期手术患者的长期随访认为,二期手术在患者功能恢复、外观及青春期后的满意度方面结果出色。Johal等采用二期手术,成功率为85%。
另一方面,DeFoor等相信一期手术对重型尿道下裂也是安全和有效的,他们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并认为Koyanagi术式是一种并发症少的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出色术式。
术后管理
术后管理对于尿道下裂手术的成功也极为重要。主要包括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尿液引流的管理、伤后的护理,以及术后疼痛、阴茎勃起等处理。
Meir和Livne研究表明,术后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也可能减少尿瘘或者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敷料可以减轻阴茎水肿,减少出血,保护切口,但不能防止皮肤坏死和尿瘘的发生。对于疼痛,可以给予止痛药,以及口服雌激素预防阴茎勃起。
并发症及治疗
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手术因素和非手术因素,最主要受尿道下裂严重程度、手术方式选择、手术者经验技巧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50%。
早期并发症包括血肿、出血、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皮瓣坏死、尿路感染;晚期并发症有尿瘘、尿道狭窄、阴茎下屈矫正不全或复发、尿道憩室、痛性勃起等。
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操作仔细,保护血供,转移皮瓣血供良好,保护好尿道板以及无张力尿道重建。
1尿瘘尿道皮肤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0%—15%,远端尿道下裂尿瘘发生率小于10%,随着尿道下裂的加重而增多。
大部分尿瘘发生在吻合口处,其次是冠状沟处。部分小尿瘘早期有自愈的可能,可行尿道扩张术促进愈合,因为尿道扩张可产生新的创面,或解除褶皱使尿道通畅,可促进瘘口愈合。大尿瘘或未愈合的小尿瘘需术后6个月以上根据情况行尿瘘修补术,因为此时皮肤瘢痕软化,血供已重建,尿瘘自愈可能性小,再次手术时组织有良好的血供,修补成功概率提高。
6尿道狭窄尿道狭窄也是尿道下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20%,大部分位于远端吻合口,小部分位于近端吻合口和两吻合口之间,且尿道狭窄处理与修复较为困难。尿道狭窄应早期(3个月内)行尿道扩张,效果满意,如3个月以上尿道扩张失败需行狭窄段切开造瘘或尿道成形术。
—THEEND—
全国首个尿道下裂骨肽注射液价格白殿的图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