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多有膀胱功能恢复的需要,间歇导尿术让脊髓损伤患者扔掉尿袋子,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市三院康复科成功为患者李大伯实施了间歇导尿术,成为康复科近年来收治脊髓损伤患者中第一例成功脱管者。
患者李大伯自年10月外伤导致脊髓损伤后,一直小便不能自行解出,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生活非常不便。持续性导尿破坏了膀胱尿道的无菌状态,反复受到尿路感染的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除了长期留置尿管和腹部膀胱造瘘外,间歇导尿是对患者伤害最小的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及评估,并且征得患者同意后,康复科为其实施了间歇导尿。第一次由医生指导示范,患者及家属从旁观看,第二次由家属操作,医生床旁指导。经过一周的训练,现患者已经成功脱离长期留置尿管,可以自由行动,让患者成功甩掉尿袋子。
据市三院康复科屠文华主任医师介绍:脊髓损伤后的患者,大多有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功能的恢复成为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间歇导尿是指定时将专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定时排空尿液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运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但是在国内,对间歇导尿的认知和接受度尚有待提高。在开始导尿前,要向患者仔细说明导尿的目的,消除患者的顾虑。住院患者先由医护人员进行示范操作。在操作时,成年人用10-14号导尿管,每隔4-6小时一次,每日不超过6次。每次导尿量控制在-ml。对进行导尿的患者,每日的液体摄入量控制在ml以内。要求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此项技术的优点
1、减少膀胱内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
2、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3、防止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的逆行感染,保护肾脏功能。
随着间歇导尿技术在市三院的推广,将提高脊髓损伤、截瘫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
供稿:陈伟倩沈玲燕排版:陈敏审核:刘柳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