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到外科实习的我,经常会遇到慌慌张张的病人家属,搞得我也慌慌张张。
“护士护士,28床发烧了,烧到38.2℃。过去看一下好吗?”一脸的请求。我转向老师求救。
老师问:“病人是什么时候做的手术?”
家属答:“他昨天做完的。”
老师:“那发热是正常的,手术后的病人都会出现术后吸收热。用温水帮他擦擦身,半小时后再测一下体温哈。”
我脑袋发蒙中——术后吸收热?这是什么鬼!!
何为术后吸收热?
术后吸收热为术后局部出血,组织与器官损伤,在无感染(非感染性)的情况下,坏死组织分解产物被机体逐步吸收引起的正常发热,是机体修复性反应(生理性)的临床表现。
术后吸收热有什么特点?
1.手术反应热起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3h以后,达到峰值时间为术后第1~2天,发热峰值在38.5℃,发热持续时间小于4d,每日温差波1℃。,除少数特异质患者。
2.吸收性发热37.1~37.5℃者,其发热持续时间2~3天;37.6~38.0℃发热者,发热持续时间4~5天;38.1~38.5℃发热者,发热持续时间5~6天。
3.具有表浅手术吸收性发热持续时间短、组织器官损伤轻吸收性发热持续时间短,内脏手术吸收性发热持续时间长,组织器官损伤重吸收性持续发热时间长等特征。
体温升高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发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从皮肤、呼吸道丢失的水份和无机盐增多,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发热时呼吸加速,脉率增快,又可加重病人心、肺、肝和肾脏的负荷,而使各脏器原有疾病加重。体温升高使代谢增加,脑缺氧加重,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引起兴奋性氨基酸增加,自由基、缓激肽增多,白细胞大量浸润,使免疫功能下降,加速脑组织坏死,影响神经功能恢复。
体温超过37.5℃,患者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等不舒适感觉,因此预防和控制发热,不但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使患者机体迅速康复,且能消除患者因术后发热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在患者发热前期及时降温,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有利于肌体体能及早恢复。
临床研究,38.5℃以下发热患者采用温水擦浴降温效果良好,超过38.5℃发热采用物理降温联合药。
如何鉴别吸收热和感染热?
术后肿收性发热通常不超过38.5℃,且于手术第3天,吸收热即逐步下降,如果在术后第3天,发热持续不退,且有持续升高趋势,切口疼痛加重,并有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WBC总数明显增高,排除同时存在传染性,细菌性,病毒性与虫媒性疾病者,即可视为因术后切口感染而产生的发热。
这就要求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在交接班之时查看清楚伤口情况,日常工作之时聆听患者主诉以及及时查看伤口和各种检查指标。
如何预防以及做好术后吸收热患者的护理?
1.做术前护理时,告知病人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吸收热,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
2.术前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以防出现术后贫血热混淆术后吸收热。
3.术后病人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术后发热者,查看体温变化是否规律。(注意热型、程度以及经过,有无伴随症状,注意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4.指导患者休息,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因外部因素引起体温升高而混淆术后吸收热。
5.38.5℃以下发热患者采用温水擦浴降温,超过38.5℃发热患者按医嘱采用物理降温联合用药。
6.补充营养和水分。可进食患者鼓励多饮水,每2-3小时喝一次,每次-ml。足够的水分可以防脱水。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骨头汤,鱼汤、鸡汤。
7.做好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以及送检工作。
8.口腔护理术后病人由于身体劳累再加上术前的禁食禁饮,加上发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9.观察病人伤口情况,有无渗血渗液,患者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注意区分术后吸收热跟伤口感染热。
10.解释病情,告诉患者发热的原因。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陪伴,给予心理支持。
这里有一个重点要提醒的,病人生病了,家人亲戚都会比较担心,为表心意都会扎堆去拜访,病房本来就小,人多环境又吵,空气又浑浊,指导患者家属减少人员探访,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养病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栓贵,张鉴文,黄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术后吸收热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8,(09):-.
[2]黄波.中药冰粒含漱预防腹部术后吸收热的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57):-.
[3]张丽萍.术后发热证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3,(11):.
[4]骨科无菌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段玉民,王书军,谷右天,刘刚,高卫东,徐金华,张思民,杨增敏.中医正骨.4(03)
[5]杨卫东.术后发热例临床分析与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12(24):68.
[6]马旭阳,薛黎明,赵晓燕,黄晓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江西医药,6,(04):-.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