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西西,舒美春,潘莘莘,柳琼
(温州医院甲乳外科,浙江温州)
摘要
目的:强化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
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入81位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按甲乳外科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特点,依据自我效能理论增加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干预措施2个月后,比较不同组间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差异。
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强化自我效能模式的临床护理措施能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自我效能;乳腺癌术后;创伤后成长;护理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是指个体在不利环境下经历困难时,采取了正确的行动,实现了控制和主导。个体应对癌症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乳腺癌化疗患者对于症状自我管理将付出的努力程度[2]。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growth,PTG)是指个体遭受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改变、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以及精神改变等方面[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流行病学方面显示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4]。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经校准后已达96%[5],但不论是手术切除或是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均会对乳腺癌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和负面影响。特别是形象的改变,患者不仅难以接受,在心理上还需承受极大的压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PTG的产生可以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感受明显降低、积极应对方式有效提升,使癌症患者能主动积极地接受并配合治疗,还可影响患者对疾病及自我的正向认知,有效恢复患者身心健康[3]。本研究探讨了强化自我效能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和身体状态,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对创伤事件的正性体验,促进康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温州医院甲乳外科年12月至年6月收治的81例乳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5~60岁;②经确诊为乳腺癌,并行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患者;③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能理解调查内容者。排除标准: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无法配合调查的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甲乳外科一般护理,主要有饮食指导、用药常识、肢体活动与功能锻炼指导、心理干预等。
1.2.2?观察组:科室成立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小组,由甲乳外科治疗组的1名主管医师,2位主管护士,以及心理咨询师1名和科室护士长组成。在甲乳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自我效能理论实施干预性措施。查阅文献,并根据患者实际存在的情况,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乳腺癌术后干预护理措施,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入组阶段:干预时间为术后第3天。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自理情况;了解患者疾病后和术后的内心想法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倾听患者的感受,共情患者的情感。访谈者先自我介绍,解释保密问题,放一些轻音乐使患者放松心情,访谈者以倾听为主,理解患者的处境,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患者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消极、积极、担忧的想法;帮助患者回顾自己的优点,鼓励其对外界的影响采用积极的态度响应,改变其对自身及疾病引起的错误偏执的认知,获取新知识和新思想,提高自信。
团辅阶段:干预时间为术后第1周和第2周。术后第1周:团体成员制定团体规则,签署团体承诺书;成员彼此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建立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