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尿瘘诊断
尿瘘鉴别
尿瘘饮食
尿瘘预后
尿瘘检查
尿瘘病因

辉瑞腹腔感染MDT研讨会讨论纪要

一、回肠代膀胱术的术式及常见并发症:

1、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适应症:1.浸润性膀胱癌(T3及T4a),尤其有以下情况者:①肿瘤直径大于3cm;②多发病灶;③伴有输尿管梗阻;④前列腺受累;⑤肿瘤位于三角区、膀胱颈或膀胱基底部。2.多发乳头状瘤(T1及T2):①反复浅表性膀胱癌伴严重黏膜病变;②广泛的原位癌;③很快复发并进展迅速的低分化肿瘤。3.放疗后肿瘤复发或肿瘤残留。

2、回肠代膀胱适应症:1.膀胱癌施行全膀胱切除术之前先行分流或在手术当时同时施行。2.先天性疾病。膀胱外翻或尿道上裂,整形手术后仍然有尿失禁。3.神经源性膀胱。有骶椎裂和脑膜膨出的儿童常需施行分流术。4.以往手术失败者。因前列腺切除术或输尿管结肠吻合术后尿失禁者。5.姑息治疗,不能手术的盆腔肿瘤而有严重尿频、持续血尿和尿失禁和尿漏病人。6.其他罕见适应证。挛缩膀胱,因结核、间质性膀胱炎或放射后纤维化而发生的挛缩膀胱。

3、回肠代膀胱术式:Bricker术式(回肠膀胱)、Kock术式(可控性回肠膀胱)、Ilealneobladder(原位回肠膀胱)

4、回肠代膀胱Bricker术式操作:

1.体位 仰卧位,头略向下倾。

2.造瘘口部位的选择 造瘘口选在腹直肌隆起部,一般选在右侧。

3.切口 作下腹切口,切开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外侧和下缘的腹膜,分离右侧的回盲部和左侧的乙状结肠。

4.游离、切断输尿管 

5.游离、回肠袢 分流回肠袢(代膀胱)应很快使尿液通过,并在很低的压力下进入尿袋。分流肠管应该短、顺蠕动和血运良好。将小肠在肠钳之间切断,完成回肠分流肠袢的游离,以端-端吻合术式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将肠系膜开孔大部缝合,但在肠系膜根部留出孔道供分流肠袢通过。

6.输尿管回肠吻合 将分流肠袢的近端与连接的输尿管对拢,务使没有张力。

7.形成造瘘口。

5、术后常见并发症:

1.手术早期并发症:出血、尿失禁、尿瘘及尿漏、粘液分泌过多、不全性肠梗阻、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

手术晚期并发症: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输尿管反流及肾功能不全、新膀胱尿潴留、结石、反复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碍等。

二、尿瘘如何诊断及处理?

1、尿瘘的诊断:尿路改流手术后,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其他引流管(如腹腔、盆腔引流液)增多,伴或不伴腹盆腔感染表现应怀疑尿瘘可能。诊断上可予静脉尿路造影、美兰指示剂逆行注射检查进一步明确。最简便的方法为静脉注射速尿,观察尿量及引流管引流量,若注射速尿后引流管引流量增多,应考虑尿瘘。

2、尿瘘的处理:尿瘘时,如引流通畅、无明显感染表现,可继续保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加强通畅引流,等待尿瘘自行愈合。如感染明显,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除因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造成外,还有因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重或已有炎症,特别是曾进行手术的病例,腹腔内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黏着,有些可能还有成角的现象。既有机械性因素,也有场动力障碍因素,但无绞窄的情况。

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特点是:肠壁有水肿、炎症渗出,肠袢间相互粘着致肠蠕动障碍,肠腔有机械性的不畅。炎症水肿消退后,肠袢间相互粘着松解后,肠管的通畅得以恢复,这是进行非手术治疗的基础。反之,如果这时进行手术治疗,分离相互粘着、水肿、炎症肠袢,必将加重肠袢的损伤而出现肠瘘。

3、临床特点:手术后一般在3—4天后有少量排气,少量进食后迅速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现象,偶伴轻微腹痛。亦可在手术后持续无排气排便。腹胀是病人的主诉,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黄色或绿色肠液。症状持续一般约2周左右,最少1周,可长达1个月。主要体征为腹部实变体征,部分病人有腹部膨隆,触之无压痛,但扪之胀痛不适。腹部叩诊为实音或浊音。听诊肠道无任何肠鸣音。腹部平片示全腹实变征,腹部大部分如肝脏影像。偶可见少量肠管积气,极少数可见少许液平。这种液平与机械性肠梗阻的粗大、广泛的液平有着天壤之别。CT对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最有帮助,显示肠壁增厚,肠袢间间隙消失。肠管扩张不均,肠腔内积液为主,积气为辅。这种病变在原手术切口下最重也最为典型。

4、治疗要点:1、严密观察、耐心等待;2、胃肠减压;3、肠外营养支持;4、应用生长抑素;5、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病人在2-4周症状逐渐缓解,加用生长抑素者,疗程有所缩短。

四、小肠减压管的应用。

1、肠梗阻导管的结构:导管全长3米,常用规格有16Fr和18Fr。亲水性导丝有3.5米和4.5米两种选择。肠梗阻导管的一个基本重要构造就是有了诱导子或称前导子,起到重锤作用,使导管通过幽门变得容易。前导子由六个小钢球连接构成,富于柔软性,即使遇到肠弯曲和皱襞也容易滑脱。前导子的后方设置前端侧孔,可对球索前的肠肛门側内容物进行吸引排除:球索后方管身上设置了多个吸引侧孔,可吸引球囊后側的肠内容物。

2、肠梗阻导管各端口功能介绍:(1)水囊注水阀:给前水囊注蒸馏水处,也可使用注射用水,纯净水。禁止用生理盐水、葡萄糖及造影剂、矿泉水等其他有结晶化可能的药液。注意:水囊内液体每周更换一次;注水、抽水时注射器要旋转半圈,防止阀门关闭不良。建议注水量为10~15ml,管前端标注英文F.BALL,最大容量为30ml。(2)补气口:加快引流速度,防止肠壁损伤,禁止对此处使用生理盐水及其他有结晶化可能的药液,可能形成堵塞,造成减压吸引效率降低或无法引流,管前端标注英文VENT。(3)后气囊阀:当需要造影时,给后气囊注入空气,防止造影剂反流引起图像不清。注意:造影后需将气囊排空。建议注气量为30?40ml,管前端标注英文B.BALL,最大容量为60ml。待导管进入梗阻的直接上部之后,行腹部X摄片,观察肠管内气体影像的增减、特别是结肠内气体影像的变化。当结肠中的气体减少,或消失时,则说明处于完全梗阻状态。(4)吸引管接口:导管罝入完毕,由此处通过负压吸引器引流。

3、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1)可用于术前及术后的肠管减压。大多数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留罝导管5?7日梗阻解除后可拔管出院。(2)针对术后容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例,可在外科手术中作为肠道内支架(肠排列)导管,在术后的数日至3、4周的肠管走行稳定为止的期间内进行留置。(3)用于小肠深部的造影检查,便于医生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4)晚期肿瘤性梗阻病人应用肠梗阻导管可以进行小肠减压、肠内音养、药物灌注治疗等。

4、肠梗阻导管禁忌症:(1)一般而言肠梗阻导管需要病人自身肠道续动带动导管下行,因此肠蠕动减慢或消失的病人为相对禁忌。(2)有血管栓塞等血行性障碍的病人是肠梗阻导管的绝对禁忌。(3)绞窄性肠梗阻也不推荐适用肠梗阻导管而应进行早期手术。

赞赏

长按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ouass.com/nljb/53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