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牵引线,阴茎皮肤脱套解剖形成血运良好的皮下肉膜组织蒂瓣。从阴茎背侧多余包皮和阴茎皮肤上形成纵形瓣,在正常阴茎皮肤上、冠状沟水平的近侧做横行切口;然后解剖形成皮下组织蒂,将皮瓣去表皮,形成背侧皮下肉膜组织瓣。
根据需要折叠背侧白膜矫直阴茎。于尿道板两侧缘切口,平行延伸至龟头。从异位尿道口至龟头将尿道板在中线切开,以6号硅胶尿管作支架、6-0可吸收线缝合将尿道板卷成尿道。
将形成的长的肉膜瓣,通过纽扣孔转移至阴茎腹侧覆盖新尿道,在龟头部与两侧的龟头翼缝合,在阴茎干与两侧的阴茎海绵体缝合,这样,缝合尿道的全部缝线均被血运良好的肉膜瓣覆盖,该肉膜瓣就像是尿道海绵体组织给尿道提供支撑。
龟头两瓣以6-0单丝线在无张力下缝合。阴茎创面分两层缝合。再关闭阴茎创面,设计阴茎皮瓣时应该小心不要损伤肉膜瓣的血运。尿道支架以5-0丝线固定在龟头。
术式讨论尿瘘是尿道下裂修复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个并发症,在阴茎皮肤和新建尿道之间再加一层带着丰富血运的组织是必需的。已有不同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Retik和Borer介绍用不对称的旋转的背侧阴茎皮肤和包皮皮下肉膜瓣覆盖新尿道;Yerkes等用尿道海绵体包裹新尿道;Shanberg等报道在失败的尿道下裂修复术中,使用一侧为蒂的去表皮阴茎皮肤瓣覆盖新尿道,取自皮下的不对称的肉膜瓣,旋转覆盖新尿道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撑,而且可能引起阴茎的扭转。
尿道海绵体组织提供了理想的覆盖,但是可供组织有限,尤其是在中段型尿道下裂中,Snodgrass也采用取自背侧包皮的肉膜瓣,通过纽扣孔转移到阴茎腹侧覆盖新尿道,但是有14¥的并发症,主要与尿道成形有关。与Snodgrass不同,Djordjevic采用加盖背侧肉膜瓣缩小尿瘘发生率。皮下肉膜瓣取自背侧多余的阴茎包皮和皮肤,血运丰富,且呈轴形行走,技术的关键点在于皮瓣的解剖、去表皮。皮下组织的解剖容易,可继续向远端达到包皮内外板,形成血运良好的背侧肉膜瓣。去表皮以相反的方向(从远端至近端)更困难,因为包皮经常不平,有猫耳,可能导致一薄而血运欠佳的肉膜瓣。将该瓣通过纽扣孔转移到阴茎腹侧,覆盖新尿道,形成完全而且是对称的覆盖,丰富的组织量和良好的血运使其可以用于远端、中段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修复。该方法比其他方法疗效更佳。Djordjevic建议新尿道的覆盖应该成为TIP的一部分,取自阴茎背侧的长的肉膜瓣,通过纽扣孔转移至阴茎腹侧,是预防尿瘘产生的良好方法。肉膜瓣的量和良好的血运是关键,这取决于手术的技巧。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